五个赵鹏

1

我的名字起得随意。出生时没起名字,医院在收据上姓名一栏写的是“赵小孩”,这张字条至今夹在我家的新华词典里。

先父是七十年代的高中毕业生,算是我们村的高学历,照理说,完全可以动用他的文化,给我起个好名字,然而他居然放弃了这项权利和义务。对此我完全不能理解——三十年后,我跟老婆为争夺孩子的命名权而争得不可开交。

我妈不大识字,为起名字犯愁,一位邻居随口说了一句:“鹏字不错。”

于是,我就名叫赵鹏了。

漫漫无止境的重名之旅从此开始。

2

我第一次知道跟我重名的名人,是一位男低音歌唱家,人称“人声低音炮”,出过很多张专辑,我同事曾经送给我一张。猛一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 CD 上,那感觉一言难尽。总之,这张名叫 《我的神话》 的 CD 一直伴随着我,以至于开车出行时,娃们经常要求:“爸爸,我要听赵鹏的 CD。”

在网上搜我的名字,排在前面的就是这位来自黑龙江的歌唱家。然而奇怪的是,他并没有被收进维基百科。维基“赵鹏”词条,连“消歧义”选项都没有,唯一指向的是一位足球运动员。

这位著名运动员曾效力于河南建业队,这让我一度以为是个河南老乡。其实他生于安徽,曾进过国家队。前两年听说他结婚了。祝福他。

3

学 R》一书出版时,一位老师发来个链接,说有位专家叫“赵大鹏”如何如何,然而跟我没关系。出于虚荣心,我时不时搜一下这本书在 R 语言领域的影响力。这让我发现,虽然自小接受“名利于我若浮云”的教育,然而始终难以做到淡薄名利心。

我想,R 语言领域跟我重名的人,应该不多吧。

搜索的结果是打击人的。排在前面的,是另一位赵鹏,世界知名 IT 企业性能分析师,R 语言和并行计算领域的专家,ParallelR 网站的创始人。直到今天我才得知,他还是统计之都的成员

近年来,我一直在统计之都论坛以真名行走江湖,居然没有被人识破过。这也可以理解,李鬼在遇见李逵之前混得也不错。

重名的这么多,我曾经想过,只要凑够 5 个,就写篇博客;7 个,就召唤神龙。

4

前几天,就像晴天一道霹雳,毫无防备的,第五个赵鹏降临了。

自从 google reader 消失后,我订阅的 RSS 大量减少。软件类的,只剩了小众软件和异次元软件世界。前两天,我读到一条推送,介绍了一款名叫 GitNote 的软件,定位是基于 Git 的跨平台笔记软件。我大喜,因为它恰恰有希望解决我前些天提出的纯文本审阅模式的问题。于是我去作者主页一看,大吃一惊。

作者的主页地址是 zhaopeng.me,名字叫“手艺人赵鹏”,从 2008 年开始写博客至今,跟我差不多。

我留言到:

我也对 markdown 和 git 很感兴趣。我开发了一个名为 mindr 的 R 语言包,用来将 markdown 和思维导图相互转换。这两天试用 GitNote 时发现,mindr 跟 Kityminder 的部分功能重合了。

巧的是我们同名同姓。

同名同姓,爱好相通。读着这些署名“赵鹏”的文章和留言,我仿佛穿越到了一个平行世界。

5

五个赵鹏搜集齐全。不算我,上文介绍的其实是第二到第五个,而第一个重名的小伙伴,我小时候就知道了。他跟我同村。

照理说,这是不允许的。因为他比我小一辈儿。

我们村千百户人家,全姓赵,同一个祖宗。为了尊卑有序,祖上规定了辈分和忌讳,长辈的名字不允许后辈重复使用。所以当我得知小辈里有人用了我的“鹏”字,我是相当震怒的。

就在我前脚刚刚迈出门槛要找这个远房侄子理论时,我爷爷告诉我一件事。

我在家谱里不叫“赵鹏”!

阴差阳错,当年重修家谱的时候,他给我用了另一个名字,这个名字从来没人叫过。

爷爷翻出一本装订好的家谱给我看。还真是。这是一个土得掉渣的名字,我敲不出手,就记作“赵某某”吧。

而且让我震惊的不止如此。除了自己不是自己,还有两件事。

第一件,是我们村的始祖,名叫“赵鹏程”。就是他,三百多年前带领一家人从外地迁到了本村。我的名字,算是犯了忌讳。难怪爷爷用了别的名字。

至于第二件事……

当年高考结束,村里几乎每个人都问我,考上哪儿了。

我答曰:“北京大学。”

乡亲们继续问:“北京哪个大学?”

我:“就是北京大学。北京最好的那个大学。”

“哦。”乡亲们点点头,不问了。

重修家谱之后,我的词条下赫然写着:

赵某某,考入清华大学。

所以有时候我就在想,为啥起“赵鹏”这个名字?

真不如叫“赵小孩”算了。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