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teemit:压倒独立博客的最后一根稻草

本文首发 Steemit,原标题是《来 Steemit 两周,与写作的初衷背道而驰》。现在有帖子我都首发 Steemit 了,你说是不是 Steemit 要做独立博客的终结者了?

1

不瞒各位,我来 Steemit 是冲着赚钱。两周前读了 @tumutanzi 写在他独立博客的帖子《来吧,Steemit 欢迎你,写篇文章可能上百美刀收入》,别的我没注意,眼球只被其中一句话吸引了:

基于区块链的Steemit,顺便还能给写作者带来可能可观的收入。

算起来我写博客都超过10年了,写得不好,没赚到钱,本来也没打算赚钱,正所谓求仁得仁。这回我想,反正是要写,在哪儿不是写呀,还能“顺便”赚点钱,何乐而不为。我相信,很多人跟我一样,多多少少带着点赚钱的动机来到了Steemit。正因为 @tumutanzi 的独立博主身份和他 的这篇帖子,强调了好好写作,Steemit 一直让我误以为它是个写作平台。

其实,它不是。至少目前不是。

两周之后,我发现,我在 steemit 上是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赚钱了,写点有用的东西反倒成了”顺便“。就好比用智能手机,本来是为了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,可是用到现在,把原来完整的时间也给弄成碎片了。

在 Steemit,距离写作的初衷渐行渐远。

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?

maxresdefault.jpg

2

在 introduceyourself 板块读新人自我介绍帖,很多新人发照片或视频时举个牌子写着自己的 ID,就好比林冲上梁山时被迫立下的投名状,看起来很荒谬。而帖子下面很多留言是这样的:

我关注了你,请你也关注我。

有些留言,我无法判断是不是机器人,但能确定的是,留言者根本没有读帖子的内容。这如果是在独立博客圈,我的原则是你的文章写得好我就粉,不好就不粉,但是在 Steemit,我突破底线地互粉了,因为觉得这样可能会多点人气,多赚点钱。 就这样,为五斗米就折了腰。

既然写作能赚钱,天经地义的道理当然是写得越好就赚钱越多。那么,我就去看看哪种帖子赚得多吧,效仿先贤就是了。然而,读了很多收益几百美元的帖子,我糊涂了:好帖凤毛麟角,其他帖子好在哪里了?我看不出来。也许写得也不坏,但还不如有些只得到几美分的文章写得好。与此同时,新人的新帖发布几小时之后就沉了底。有些写得很好的帖子,很快就淹没在茫茫帖海里。“虽有名马,祗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,不以千里称也。”

对 Steem 多了一些了解之后我才知道,一篇帖子的收益其实主要靠大佬股东的眷顾。一万个草民开足马力点赞,也抵不上一位庄家动动小拇指。于是天天盼大佬来访,那心情宛如失宠的后宫嫔妃,每天想着“皇上今晚会不会翻我的牌子?”这不就是个极权社会么?这不会造成争相抱大腿献媚么?只要有钱就可以拥有 power,然后就可以想捧就捧,想踩就踩,谁来限制他们的权力?帖子优劣的评判标准是什么?是大佬们的个人品味么?那大佬们喜欢什么我就写什么好了,万一写出一句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”这样水平的马屁文流传千古也不错哦。就让我摧眉折腰事权贵咯,哪怕不得开心颜。

来了两周,Steemit 给我的感觉是泥沙俱下。每次见到获利高又写得好的文章,都觉得欣慰;遇见获利高却写得烂的文章,就觉得不平;遇见获利低而写得好的文章,就觉得惋惜。

Steem 不是个写作工具,而是个社交平台,是个社会的缩影。正如 @pachenko 在 Why Inequality on Steemit is a Good Thing 一文里写道:天天都有人为世界的不平等抱怨。这有啥稀奇的,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。想开点,别当愤青了,现实一点比较好。现实生活里,不是也有很多好剧本找不到投资人来拍电影,而拍出的电影里有很多烂片么?

3

这种情形,似曾相识。

年轻的时候我被“安利”过。这个不是借喻,而是真的被朋友拉去听过几次安利的课程。当时的卖点就是,来安利吧,为了健康生活。反正你得刷牙洗澡对不对?用别的牌子也就是自用而已,而用安利的牌子,不光质量好,而且能赚到钱。退一步说,就算赚不到钱,至少得到了健康。

跟 Steemit 的口号何其相似:Blog and get paid。

后来怎么样了?大家开始无限夸大牙膏的优点,容不得半点质疑。凡是能把牙膏的好处吹得天花乱坠的,销量就好,被捧为英雄。每个人开始拼命巴结上一级领导,谁巴结得好,谁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支持。

不是为了健康生活么?怎么后来都成了为了赚钱呢?跟 Steemit 目前的社区结构何其相似。好在 Steemit 是允许质疑的,大家对 Steem 的发展可以畅所欲言。能够自我反省,这是我认为 Steemi 上最珍贵的东西。

然而,Steem 的未来将何去何从?

@coldhair 在《写在Steemit倒闭之前》一文里提出了他的担忧:

我个人认为,很多人在这里挣到的钱,并不是内容的真正价值,而是一种暂时的泡沫。

为什么说它是一种泡沫?

绝大部分人来这里是为了挣钱的,而还几乎没有人来购买的有价值的东西,有几个人就是为了为文章付费、为音乐付费或为视频付费而来的?或者又有几个人为这里的注意力经济而付费的,为了在这里做广告而付费的又有几个?恐怕还很少很少吧。

不是有很多人在这里面投钱了吗?对呀,很多人确实花真金白银购买了Steem呀。

可是,在这里投钱的人绝大部分不是为了购买价值,而是为了挣钱,为了从Steem里面捞钱。

我在文后留言说:“目前我在 Steemit 看到的一些现象,有点像传销。”作者答复说:“确实的点像传销,不过,真的不是传销,放心玩吧。”

我的担忧也许是多余的。还不如跟很多人那样,只是抱着玩玩看的心态,捞到钱就走,哪怕走后洪水滔天。

然而,区块链是个天才的设想,超级棒的底层设计,我希望 Steem 能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,不然的话,发展成老鼠会就太让人痛心了。

4

换个心态看,大佬们其实就是投资人,发帖相当于一份项目申请书,看投资人愿不愿给你注资。捧优质帖和踩垃圾帖对股东们和散户们都有长远利益。事实上,我来 Steemit 才两周,收获已经远远超出预期了:

  • 通过写作赚的钱虽然不多,但超过我最近10年写博客的广告收入总和;
  • 精心筛选之后,确实新交到一些很棒的朋友;
  • 为了赢取外国用户的关注,我开始练习英文写作,确实感受到了自己在外语上的进步;
  • 开发 steemr 小工具的过程里,对 R 语言的使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。

我是幸运的,得到了 @tumutanzi @justyy @fonnh 等博客圈老朋友们的支持,有些帖子还得到了 CN 区 @abit @oflyhigh @myfirst 等大神们的提携(感谢!)。但是,对很多新用户来说,未必能有这样的好运,反而是要多注意更重要的问题:个人隐私。

以我的观察,很多新用户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隐私问题。要知道,用户在 Steem 上的一举一动,都是记录在案,并且公诸于众的。有人说,在互联网上没有隐私可言,什么都查得到。但是我认为 Steem 不一样。比如说,如果我想知道你的微信或 QQ 账号有哪些好友,你最喜欢跟谁聊天,你一般每天几点钟最活跃,这些数据虽然在腾讯的服务器上,但是我获取不了。 Steem 虽然对用户的部分数据做了加密,但上述这些数据却是对所有人开放的。只要别人想,就可以得到。而这些数据,永远晾在那里,千秋万代,一桶浆糊。拿 @tumutanzi 的话来说:

如果在Steemit上晒一张(照片)呢?对不起,24小时后无法再删除,也无法隐藏,就是Steem开发者也无法,这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,你几乎不可能成功修改整条区块链超过51%节点的数据库,你的信息将与Steem区块链同在。

在得知这一点后,我倒吸一口冷气,赶紧看了一下即将发出来的照片,从里面去掉了媳妇和孩子的特写。万一孩子长大后不同意呢?不论如何,发张单人照也就算了,但是发合影的时候,务必征得合影人的同意。大师王林的合影,让多少达官贵人丢了脸,这就是教训。

然而, @coldhair 有不同见解

如果Steem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,泡沫必然破裂,届时,人们运行Steem区块链的节点得不到回报,找不到意义,也就没有人再运行节点了,Steem便自然消失了,这篇文章也就找不到了。

不论如何,我再三提醒大家:在 steemit 发文要三思,发布之前多想想,免得后悔。在区块链上,水一旦泼出去,就再也收不回来了。而 Steem 的前景如何,尚不得知。

5

@tumutanzi 振臂一呼,独立博客的博主们蜂拥而至,我觉得,独立博客这几年苟延残喘, Steem 可能是终结独立博客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然而,Steem上的写作跟独立博客大有不同。在 Steem 上写作,危险的做法是随意暴露隐私,安全的做法是发言之前三思,有趣的做法是开发工具来分析用户数据,无耻的做法是搜集粗心用户的隐私信息。

这个平台迷雾重重,那么,为什么我还要留在这里?

越是乱象丛生,越要细细甄别。大浪淘沙,留下来的才是金子。

Steem 是把双刃剑。粗心的人暴露隐私,细心的人提升自我。而我自认为是个细心的人。Steem 上的写作比独立博客累,既要考虑如何利益最大化,又要考虑如何风险最小化,然而这正是一种提升的方向。

来 Steemit 两周,是调整心态的时候了。不管 Steem 将来是发展成一个鼓励内容创作者的优质平台,还是发展成一个人人喊打的老鼠会,有一样是只赚不赔的:

创作优质内容。

也许你的帖子不被关注,也许你没有赚到钱,也许 Steem 将来真的泡沫破裂而倒闭,但是,你的原创文字永远是你自己的,是你的一部分灵魂所在,永远有它的价值。

自古皆死,不朽者文!

原文链接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