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 vs Python: 2017年欧洲地学年会

欧洲地学学会EGU年会每年一次,都在维也纳国际会议中心举办,原因是别的地方很难找到这样一个会场,能容得下这么大的规模。为期一周的会议,参加人数上万,分会场有五百个以上。因为离得近,乘火车4小时,我们组年年都参加。去年我申请到一个口头报告,今年再次申请,会议协调人说:你们组申请了两个口头报告,但只能给你们组一个名额,你们内部定吧。我和同事商量了一下,决定他做口头报告,我做海报。

这两天,准备海报和年会日程时,我发现个有趣的新现象。一打开“短期课程”类日程表,就感到一股杀气扑面而来。年会擂台的两位选手即将上阵,一个叫R,一个叫Python。

首先亮相的是Python。第一天的第一批分会场,Python先发制人,发起个课程叫做“使用Python和Jupiter做数据分析”,一个半小时,要求携带笔记本电脑,手把手教你用Python语言读取不同格式数据、分析和作图,并使用 Jupyter Notebook 来记录和分享工作。Python语言就相当于R语言,Jupyter Notebook就相当于 R markdown。这是明摆着对R的挑衅啊!我决定放弃另外一个感兴趣的学术分会场,来参加这一个。

R当然不甘示弱,见招拆招。当天下午有个课程,叫做“水文学中使用R”,内容是学习用R语言进行水文学的时间序列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处理、水文建模。水文学不是我的专业,但是有关联。好想参加,可惜跟我必须参加的另一个会场时间冲突了,只能忍痛割爱,暗暗希望R在这个回合打败Python。

问题是Python还有后招。星期四,Python有个课程叫做“Python处理多维度地理科学大数据:xarray扩展包入门教程”。课程将介绍Python处理数据的基本用法,包括下标系统、选择、分组、作图、计算、自定义函数,并演示如何用 Python+xarry+Jupyter来轻松教没有编程经验的硕士生处理气候模型数据。这课听起来好诱人。一看行程表,我到时候没安排,那必须去了。

R会如何应战?我发现还有个课程,叫做“出版流程里的可重复计算研究”——这是R markdown的强项啊。此课时长3小时,前1.5小时是手把手教你用R, Python和ReproZip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分析,并撰写可重复性报告:后1.5小时是讨论,参与者有出版方、审稿人、教育工作者等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。看这架势,不知R跟Python是要对决还是要合作呢?真想去目睹这一盛况,但是,又跟我专业的分会场冲突了。真难取舍。

除了明争,还有暗斗。星期四晚上有一门课程叫做“一图胜千言:利用数据可视化进行科学交流”,讲的是如何制作高效精辟的数据图表,没有明说,但暗藏玄机,不知主角是R,还是Python,还是Matlab,还是别的新秀?

除了R语言这种跟科研密切相关的技术活,居然还有一门课程叫做“WordPress写博客详解”,居然还有一门课程教你写诗,说什么博客和诗都能更好地传播科学……

回头一看我的私人日程表,乖乖,这哪像个学术会议呀……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