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氏兄弟喜相逢

随着年岁的增长,我的审美情趣越来越倾向于停留在过去的某个时期。就拿电视剧来说—-

你问我喜欢哪一版的西游记,我说我喜欢 1986 年六小龄童版的;

你问我喜欢哪一版的红楼梦,我说我喜欢 1987 年欧阳奋强版的;

你问我喜欢哪一版的三国演义,我说我喜欢 1991 年唐国强版的;

你顿悟,说水浒传你喜欢的一定是 1998 版李雪健版的吧?

我倚老卖老地说,错,大叔我喜欢的是 1983 年鲍国安版的,那时候大概你还没出生吧。

话说近年来七零后八零后竞相怀旧,涉及多个影视作品,唯独当年看过的那一版电视剧水浒传,怎么就好像完全销声匿迹了呢?记得片头是几摞线装书,背景音乐是唢呐声,旋律深深印在了我脑子里。

直到最近,我才想起来去考查一下。多亏如今资讯发达,还真给查到了。这部电视剧由山东电视台拍摄于 1983 年,共 40 集。在 98 版之前,这是各大电视台播过的唯一一部水浒题材连续剧。98 版我一直不太喜欢,大概就是因为 83 版给我童年留下的记忆太深,觉得水浒传就应该是那个样子的,别的都是胡拍。现在有条件把不同版本比较一下,我看出了 83 版让我喜欢的真正原因。

这个比较很粗浅,只是在 Youtube 上找到 1983,1998,2011三版的同一个片段:武氏兄弟喜相逢,看看他们都是怎么拍的。这段故事的背景是,武松回清河县探望两年多没见的哥哥,途径阳谷县景阳冈,不小心成了打虎英雄。正在街头开庆功会的时候,偶然遇到了路边的武大郎。

先说最新的, 2011 版。武大郎在人群里老远大喊“那是我兄弟”,挤不进,就绕道过去,不小心扑倒在地,围观的众人鸦雀无声。武松愣了几秒,慢慢走上前,猛磕几个头,然后抱住武大郎,终于开口叫了声“哥哥”。兄弟俩相拥而泣。

哪里不对劲呢?首先是武大郎过早认出了武松。两年不见,期间没有电话没有彩信也没有视频过;武松离开时是个爱打架的毛头小伙儿,而此时武松是一副英雄打扮;武大郎也根本没有告诉武松他搬到阳谷县了,纯属不期而遇。这种情况下,隔老远从人山人海里看到兄弟是不敢立马确定的。

然后是武松的表情举止。暂不说武松的服饰看上去像加勒比海盗的杰克船长,武松的表情为啥那么沉重呢?开口说话说得也太晚了吧?而且跟武大郎拥抱,为啥不再握握手呢?恕我才疏学浅,不知道古人兴不兴拥抱,生活在 21 世纪的我,跟亲朋好友见面时,就算再高兴,也不会拥抱的。

还有围观群众,正在热热闹闹地看武松,一个小个子跌倒了,群众为啥就突然安静了呢?武大郎跌倒的动静很大么?

下面看看 1998 版。潘金莲在家收拾家务,听得街上热闹。武大郎收了炊饼回家,邻家小弟运哥来报喜,武大郎不信,被运哥拉了出去。接下来,是隔壁大妈跟潘金莲东拉西扯一番,武松就跟武大进门了。

我震惊了。兄弟相逢的那一刻,不给观众看!这段的主线竟然是潘金莲!武松在这段故事里的第一个特写,竟然是见到潘金莲时的一愣!兄弟相逢,不关武大郎的事!活脱脱拍成了叔嫂相逢,为后面潘金莲引诱武松狠狠埋下了伏笔。那一瞬间,我想起了乔峰和康敏。

兄弟相逢,到底是太难拍了,还是不值当拍,还是导演采用的是“避实就虚”的手法?

最后看看 1983 版是怎么拍的。武松骑着高头大马经过街头,武大郎远远站在人群前面带疑惑犹豫,武松定睛一看大吃一惊,翻身下马,叫声“大哥”,单膝跪地。武大郎扶起武松说:“我的好兄弟,你可回来了”。

兄弟俩的思念之情,异地邂逅的惊喜,武大郎的想认又不敢认,感觉拿捏得很有分寸。武松的下马、跪地、抱臂,每个动作都有一股英雄豪气。跟 2011 版比较,1983 版的武大郎没有那么迫切,显得稳重,像个大哥。

这个片段,我每看一次就激动一次。我最欣赏的“喜相逢”片段有三个,另外两个分别是阿甘正传里 Forrest 越战归来在华盛顿邂逅 Jenny,以及李亚鹏版射雕英雄传里江南七怪在大漠找到小郭靖。欣赏这些片段的理由是相同的:感情的走向很自然。

比较这三版的演员,1983 版的武松,演员本人就是山东泰安人,身材魁梧,正宗的山东大汉,略带山东口音;1998 版的武松,演员演得也不错,但是英雄气不足;2011 版的那位,算了,还是不说了。1983 版的武大郎,特点是忠厚老实;2011 版的武大郎,特点是猥琐下贱;1998 版的那位,纯粹就是个打酱油的,一直心不在焉。

记得在讨论为啥六小龄童版西游记很耐看时,有人说,那个年代的电视剧,讲究的是“美”,原本是野猪形象的猪八戒也要改成白白胖胖的家猪;如今的电视剧,讲究的是“真”,打死妖精时,恨不得拖出一个真妖精打死给观众看。依我看,那个年代的电视剧,“美”是真“美”;如今的电视剧,“真”是假“真”。那个年代的电视剧有时候觉得假,主要是假在特技上,假在掺入了很多舞台表演的元素,然而其中的感情走向,是真的,这恰恰是一个故事的灵魂。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那些老电视剧的真正原因。

原文链接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